村网通总站 东洼村 169539.nync.com 欢迎您!
三农领域,每个人的切入点不同,身边很多朋友都去做电子商务和农场去了,一个是纯线上的农产品或水果的电子商务,一个是重资产的基地或农场种植,每个方向都有好有坏。
我关注的还是产业链,所以先从产业链的上游农资入手,落地农资供应链金融的实践,但其中也涉及到极其漫长的地推过程,在农资供应链金融的推广中,区域合作伙伴的选择上非常重要。
由于历史原因,农资供应链金融的很多合作伙伴来自于原来的农资经销商或者贸易商,而这些人往往逐利性比较强,总想把毛利高的小肥种塞进套餐里面,所以导致沟通、业务推广上有很大问题。如果继续在农资供应链金融上发力,那么下一阶段的推广,不要在选择传统化肥经销商,而是选择真正想做事的人,想打破原有利益结构的人。
对比一下目前的农村金融,翼龙贷靠经销商和代理人,宜信金融则全部用自己人,普惠金融那块要3-4万人的计划规模,这个模式非常重,在三农领域地推依旧非常关键。
当然,地推体系的建立,也就是县乡村网络体系的建立不是一天两天的,各路人马都在建设。代表着国家队的供销社,也在试图重构原来供销社的渠道,通过各省扶贫项目和财政部配套资金,结合供销社的中小合作社和供销e家的终端网络,现在在300个县开始供销体系的合资电商公司,补贴资金以股份形式入股,一个公司100万按60/40%比例,然后再给委托贷款资金300万进行运营。但是,这种模式就可以建立起强大的地推体系么?
在产业链的上游-农资供应链落地实践后,我们继续探索产业链的价值链条,这就充分进入到了种植过程的田间管理、无人植保等全生产过程的社会化服务领域,当前的农业还是分散、粗放的小农生产,什么事儿都自己干,严重缺乏专业的社会化服务,所以植保、无人机、农机、农技农化服务,以及基于种植周期和田间管理的土地托管和种植管理系统等,都是社会化服务这个关键环节的内容。在生产服务过程中,已经可以充分利用图像、影像系统、无人机和智能手机的结合,实现智慧社会化服务了。
如果我们对比互联网农业上的模式,看看都有哪些产业链中的不同环节?
农机的融资租赁和消费分期,可以优先使用当前已经有的地推网络,存量给合伙人,增量来做分成;
部分第三方平台,以“金融服务+运营工具平台+大数据”,通过重资产模式一个县城一个县城的推广,也有好的效果,但这个关键看执行团队的力度;
纯互联网模式,比如:云农场+村村乐,通过信息撮合或者平台撮合,实现快速推广,但也存在地推深度和黏着度不够;
不同银行涉农的态度也不同,在内蒙古试点的现状是:农行要求20人以下的村不做(人力成本高、效率低),放款周期要7-8天;而包商、邮储都是当天放钱;
诺普信的田田圈,是一家有着100-200家区域合伙人的连锁终端公司,通过上市公司背书、大力宣传推广、加盟会议营销、补贴广告打造出来的新线下连锁模式;
供销社背景的中农网络和供销e家是国企背景,政府+红头文件+资金支持的。
我们在落地农资供应链金融的时候,也切入到农户的资金需求,他们的资金需求多样化,除了生产资料,也有高利率的小贷和分期的消费金融,一般资金配比是60%农资、40%流动,所以在金融服务的时候还不能完全只是产业链金融,还要有消费金融或者现金小贷来满足他们的40%流动资金的需求。
而在农资供应链金融的闭环时,由大田作物的粮食收购作为最合适的闭环来实现风控。而粮食收购,各地有一些粮食银行的做法,比如河北的粮食银行,分半托管土地的种植大户(200-300亩的大户)-全托管的种植大户(1000亩以上),托管后种植的粮食品种+化肥+收购资金,全部由粮食银行负责;也有部分是种植户收获后存到粮食银行获得周转资金(不是收购而是储存的仓单),这其实不是银行的模式而是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但是,至少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如果不抓住农产品销售的这个环节,就不能抓住结算环节;不能抓住结算清算,就不能为上游的农资供应链金融或者过程中的流动金融提供闭环的保障。